红二十五军独树战斗纪念碑 本报记者 赵林蔚 摄
桐柏“丰碑”雕塑 本报记者 赵林蔚 摄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赵林蔚)今年是杏彩体育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具有深意芯动派选手在射击比赛中枪林弹雨的日子里,文艺作品中红旗招展的场面,重新引领南阳人回望那段慷慨激昂、惊天动地的岁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奏响“长征组歌”。
重现历史
高扬长征精神的旗帜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红军长征过南阳——南阳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本地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唱会、画展、故事会、主题班会……南阳各界正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不忘长征历史,继续前进,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在红色文化中最受欢迎是影视剧:长征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绝命后卫师》、《彝海结盟》;长征影片《勇士》……一大批生动展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和红军长征的伟大成就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正在上演,让观众在光影中回望那段慷慨激昂、惊天动地的历史岁月,进而感恩当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80后居民唐可近来一直追剧《绝命后卫师》。在芯动派选手在射击比赛中枪林弹雨他看来,红三十四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向死而生,极富感染力。红色影视让长征历史变得更加立体,触手可及,从不同侧面强化长征的历史记忆,很多80后、90后年轻观众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长征精神,理解信仰与成长。一些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观看影视剧,能够感受先辈们不畏牺牲,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是对中国革命“落脚点和出发点”的最好注释。无论是顶着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弹,还是冒着各路军阀的枪林弹雨,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正义事业和劳苦大众,“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气魄。
触摸情怀
收获长征路上的感动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中,红二十五军在方城县独树镇的战斗被称为“鏖战独树镇”,是对独树镇战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1934年11月中旬,从何家冲出发的红二十五军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县月河、金桥等地。从红二十五军杀过平汉铁路、佯攻枣阳,到翻越歇马岭转战泌阳,至26日激战方城县独树镇,红二十五军共在桐柏山区转战九天九夜。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近三千人在雨雪交加中抵达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突遭埋伏于此的国民党军步骑兵的猛烈攻击。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殊死拼杀,连夜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娃娃军”,战士的年龄集中在13岁至18岁之间,年龄稍大的副军长徐海东也不过30多岁。激战中,百余名红军将士英勇献身,二百余人身负重伤。此战为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仗,对其先期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具有重要意义。
方城独树、革命老区桐柏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南阳红色旅游品牌。至目前,方城独树接待各地“红色游”参观人10万多人次。近日在桐柏革命老区,南阳理工学院“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重走长征路”的150余名师生还身着红军服装,参观革命旧址,重走长征道路。
坚定步伐
传承长征信仰的力量
《电台的故事》、《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半碗青稞面》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被孩子们生动地展现……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班队会、故事比赛等活动在芯动派选手在射击比赛中枪林弹雨我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在充满饥荒、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红军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高尚无私、意志坚定的长征精神,深深感动了同学们。
很多南阳文化界人士接受采访时认为,“红色文化”是血与火的记忆。它以文学艺术特有的形式,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既有风雨如磐、刀光剑影,也有激情澎湃、舍生取义,关乎初心,关乎来路,关乎自信。推荐年轻人更多关注红色经典,80年间,一大批以长征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形成了绵延不绝的“长征叙事”。无论是毛泽东的 《七律·长征》、电影和话剧 《万水千山》,还是交响乐 《长征》、史诗巨著 《长征组歌》,都已经成为“红色经典”,它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植我们的血液之中。(南阳日报)
发表评论